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又杀疯了霸屏热搜全网怒赞千万别让老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介哥。虽然中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河南卫视中秋晚会的热度依然没退。

靠传统文化出圈的河南,再次惊艳了大众。

美轮美奂的精美画风,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到繁华的洛阳古都。

漫天铁花如烟火般喷涌散开,舞龙舞狮,好生热闹。

借唐朝的祭月仪式,把剪纸、皮雕、火龙舞、打铁花、泥塑等非遗技艺,完美地重现在世人眼前。

在湖中央的圆形舞台,皓月当空。

舞蹈演员们翩翩起舞,地面的水花随着舞蹈飞溅,每一帧画面都是绝美。

一曲舞毕,舞者腾身而起,化为仙鹤冲月而去。

?

?

舞蹈最后的尾声,和宋徽宗的《鹤瑞图》完美呼应,活灵活现。

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这是国运兴盛的吉祥之兆。

这不就是刘禹锡诗里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吗?

河南卫视真的把传统文化玩得明明白白的。

用舞蹈还原诗词、绘画还不够,他们还把书法幻化成舞蹈,做到了真正的惊艳四座。

只见书法家毛笔刚落,白纸上瞬间幻化出舞者。

他身着青衣,墨汁随着舞者水袖的飞甩,酣畅淋漓地洒在白茫茫的天地间。

舞者的翩跹舞姿,丹青笔墨的肆意挥洒,给王献之的书法《中秋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就连外交部汪文斌都赞叹连连,还在脸书向全世界安利,这曲惊艳绝伦的书法墨舞。

玄奘取经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独闯大漠,不远万里取得真经,是僧人行者追求的大道使然。

在《东都行者》的节目里,那浩瀚无边的大漠,清脆的驼铃声阵阵。

从艳阳高照走到白雪皑皑,行者历经重重磨难后,最终达到佛教追求的大圆满境界。

大家都觉得故事中的僧人是玄奘,但导演的话却让人醍醐灌顶。

任何人都可以是行者,行走在自己生命的漫漫长路上。

只是不要忘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导演的格局和胸怀,很难不让人震撼。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在孤独的前行中,不断修炼提升,这便是人生。

我国的传统文化,还绕不过戏曲和器乐。

河南卫视的民乐表演里,除了板胡、二胡、坠胡、曲胡等极具中原特色的乐器,还有唢呐、古筝、三弦、笛箫、箜篌等乐器的大合奏。

这些跨越千年的乐声,现在听来依然婉转动听。

戏曲表演里的那句“传承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让无数人直接破防。

相比其他卫视审美疲劳的流量轰炸,河南卫视却另辟蹊径,把传统文化玩得出神入化,美到震撼人心。

精美的画面、别具匠心的创意,把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元素搬上舞台,彰显着满满的诚意和用心。

这是文化传承,也是最好的文化输出。

河南卫视走红不是意外,而是脚踏实地,用心做内容的结果。

回过头看,这已经不是河南第一次爆红出圈了。

还记得年初的春晚,那场唐宫夜宴,河南卫视直接把宝藏级文物搬上舞台。

还有那群可爱的唐俑宫女,身着塞着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

脸上的妆容也完全再现了唐朝风靡的“斜红妆”。

她们手里拿着乐器,嬉笑打闹,就像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

唐三彩、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宝藏文物,作为舞台的布景点缀,给舞蹈增添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就连舞者手里的乐器,很多都是大有来头的。

像其中的贾湖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早在八千八百多年前,它就可以吹出七个音阶。

国乐大师方锦龙,曾经带着贾湖骨笛去日本表演。

当席间观众得知,这是八千多年前的乐器后,都惊叹不已。

这就是我们的华夏文明,我们国人又怎么能不引以为傲呢?

河南卫视的第二次出圈,是端午奇妙夜。

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位在水中跳舞的绝美女子。

她身着飘逸的墨绿长裙,身披彩带,化身洛神。

在波光粼粼的水底翩翩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时隔年后,巩县石窟岩壁上,洛神在水中飞天的惊艳场面被还原。

舞者的身形和水波的流动,在动静之间,再现了洛神衣袂飘飘,悠然恣意的优美姿态。

舞蹈美到窒息,无数网友直呼:

“我何德何能,能亲眼目睹仙女下凡。”

如果《洛神水赋》是惊艳,那《兰陵王入阵曲》便是悲壮和波澜壮阔。

当年的邙山之战,兰陵王率五百勇士突出重围,反败为胜。

《兰陵王入阵曲》,便是士兵讴歌他金戈铁马战绩而作的。

到隋唐时期,《兰陵王入阵曲》被日本遣唐使者带回,被日本作为正统雅乐传承。

从此之后,这首曲子在日本频频演奏,却在中原逐渐失传。

直到年,我国文物人员专程联系日本专家,才找回了这首曲。

时隔多年,这首曲子再次在兰陵王墓前响起,悲壮激昂。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这份浪漫,是独属于中国人的。

就算是失传的文化,我们也会拿回来发扬光大,体现的也是传承二字。

到七夕奇妙游,河南卫视依然炸场。

网友们看得热血沸腾,弹幕直接刷屏一片:

震撼到忘记呼吸!

河南台太牛批了!

看完直接文化膨胀!

这是我们民族的浪漫!

我泱泱大国,会轻功不算什么!

视频里,伴随着鸟鸣声,霞光缓缓照亮了古老的龙门石窟。

正如白居易写的那样:

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等石窟内亮起佛光,飞天从半空中缓缓飘落,仿佛石窟中的飞天塑像化作真人。

待她们舞毕,石窟后方出现巨大的传送门,龙门金刚随之登场。

龙门金刚与飞天舞女共舞,刚柔并济,表演完便消失回到石壁之上。

全程高能,观众的眼睛都舍不得移开。

河南卫视接连封神,文化是主要关键词。

熟悉河南卫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有档戏曲节目叫《梨园春》。

当年可谓是火爆到能与央视春晚并驾齐驱。

年首播至今,已经27年之久,河南卫视依然还在坚守。

深耕文化多年,从名不见经传到火爆全网。

很多人都在问,河南凭什么?

众所周知,很多人对河南都有着很深的误解。

偏见、地域黑,在网络暴力面前,河南似乎从来没有赢过。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河南也从来没有输过。

在河南这片土地下,埋藏着20多个王朝,多名帝王。

这里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和夏商周古都郑州。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说的就是河南。

中华民族年文明,河南作为*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就长达年。

这份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是河南能一再惊艳全网的原因所在。

在这片土地,有太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几年前,*听到很多妖魔化河南的言论,他决定到河南看看。

可当他踏进河南,参观博物馆,看到中国无数的成语和历史故事,都跟河南紧密相关。

他忍不住感慨地说:

“中国人都应该来河南看看,就像都要去陕西看看一样,看我们民族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正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卫视刷屏出圈,把传统文化带到公众视野,也重新点燃了国民的文化自信。

河南博物院、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图、火龙舞打铁花、豫剧、兰陵王入阵曲、洛神水赋、鹤归来兮、东都行者、舞墨中秋帖、传统民乐……

这一场场文化盛宴,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用网友的话说,这已经不是文化自信,是文化膨胀了。

历史学教授许纪霖说过:“王朝只是中国的肉身,文明才是中国的灵*。”

在不断更迭的历史浪潮背后,中华文明是那条串联了五千年的主线。

而河南,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是我国经济、*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和火药,均发明于河南。

改写世界音乐史,推翻“中国笛子西来说”,世界上年代最早的乐器骨笛,是在河南贾湖遗址发现的。

中华文化中的儒、道、佛,思想基础都在河南。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在河南出土的。

历史留给人类最好的东西是文化,而我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更是星河璀璨。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河南卫视能坚持走传统文化路线,这份坚守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高科技的时代,流传数千年的笔墨纸砚,被键盘和电子产品代替。

我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快,提笔忘字的频率也越高。

我们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时代,但精神文化真的跟上了吗?

我特别支持河南卫视走红出圈,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真正做到了文化输出,也成功激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华夏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八万里,除了河南代表的的中原文化,我们还有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关东文化、游牧文化……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省份也能向河南那样,积极传承和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

毕竟物质的匮乏能通过艰苦奋斗摆脱,但传统文化要是丢失,那民族的精神命脉也就断了。

我们传承的是历史和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

河南卫视的传统节目出圈,甚至在国外的社交网站都激起巨浪,这就是在向全世界骄傲地宣告:

这就是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民族不是没有文化自卑过,以前总有人觉得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也有人觉得这些传统文化已经不合时宜。

也有很多年轻人追捧日本和韩国文化,殊不知,无论是韩国古代的服装,或是日语里保留的汉字,甚至连衣食住行里保留的很多习惯,都是效仿我国汉唐时期形成的。

我泱泱中华,文化璀璨五千年之久,鼎盛之时,万国来朝,繁荣景象,世界鲜闻。

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民族自信?

放眼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是中国。

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如今被重新看到,重新复原再现,惊艳了国人,也惊艳了全世界。

这些璀璨的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永远值得我们追捧。

现在是时候,找回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了。

点个在看,一起为传统文化传承助力!

大家好呀,我是介哥

最近,介哥开通视频号啦!

在我的视频号一介视频

每天给你讲一个精彩人生故事

每一帧都是质感享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