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音娜丨清代进藏西方人笔下的扎什伦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雅鲁藏布江南岸年楚河流域的扎什伦布寺是清代西藏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日喀则西南尼玛山南坡下,为历辈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建于年,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创建,具有悠久的历史。

扎什伦布寺是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它和拉萨三大寺合称格鲁派四大寺。这座寺院不仅有珍贵的等身佛像和宏伟的殿院,而且还是藏传佛教修习的重要场所,成书于17世纪的《格鲁派教法史*琉璃宝鉴》说:“包括密宗扎仓共有四所扎仓的扎什伦布寺,属于一级寺院。”阿巴扎仓是在四世班禅时期建立的,是专修密宗的扎仓,加上之前建立的三个显宗扎仓铁桑林、夏孜、吉康,扎什伦布形成了一套从显宗到密宗的完整的学经系统。

作为历辈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虽然和拉萨三大寺同属藏传佛教著名寺院,事实上在*治上却“孤悬后藏,自成一系”尤其与喜马拉雅南麓诸藩属国及英印在贸易交往、人员交互等方面较之拉萨有着更大的自由度。早期西方进藏活动人士因此也大多由后藏边境而来,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的耶稣会和卡普清会的传教士,到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的使者,都是从这一路进人西藏的,但在拉萨对外国人例行严厉的封禁*策下,他们大都止步于后藏。进人19-20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又一波探险热潮云涌,一些西方探险家、香客除了从后藏之外,还千方百计试图从四川、青海、*等地进人西藏,他们有俄、美、英、法、日等各国人。这些人藏者有的留下了丰富的人藏游记,记录了旅人眼中不同时期的扎什伦布的沧桑变化,丰富了相关史实。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之一的班禅额尔德尼的形象也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这些进藏西方人的游记中,这在其他史料中是难以看到的。

一、进藏西方人及其游记

(一)最早人藏的英国人一乔治?波格尔及《乔治?波格尔出访西藏纪事()》

乔治?波格尔,苏格兰人,年出生于苏格兰克莱德河右岸的戴尔多威。成人后,曾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了一年。23岁时,迫于家计窘困,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年抵加尔各答,他最初任公司的普通录事,曾努力学习波斯文。年由东印度公司派遣在锡金人普兰吉尔和一名英国医生亚历山大哈米尔顿的陪同下,于5月离开加尔各答,10月到达班禅行宫,12月赴扎什伦布,时年波格尔仅仅28岁,他是最早进人西藏确切说是后藏地区的英国人。此次人藏之行的记录,由英国藏学家克莱门茨·R·马克姆在年与曼宁的游记合编出版。中译本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波格尔的游记中对此次出行的前因后果叙述的非常烦琐,依次也能够透漏出当时英国对藏*策的取向。有关波格尔此次人藏之行,学界也多有研究,但集中于波格尔此次出行的原因,也即努力与西藏建立贸易关系。邓锐龄、柳陞祺《乔治?波格尔人藏的使命内容及其执行结果》比较透彻地研究了波格尔为此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这些努力都毁于一个“障碍”,那就是波格尔所说的西藏的一切都要听命于北京的朝廷,这足以说明清朝在西藏的统治力。尽管波格尔的使命没有完成,但是他在日喀则的五个月期间,对与六世班禅的多次接触谈话以及对这一时期后藏的现实情况有超越前人的记载,是他最大的贡献。据说,波格尔还娶了班禅喇嘛的姐姐为妻,波格尔的两个女儿在苏格兰被抚养成人并接受了教育。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苏格兰人。年,年仅34岁的波格尔突然患病去世。

(二)札什伦布之旅——特纳及其《西藏扎什伦布寺访问记》(年)

塞谬尔?特纳,英国陆*上尉。他是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使身份进人后藏地方的第二人。年,因六世班禅在进京后圆寂。年,扎什伦布寺准备迎接新的班禅转世活佛,东印度公司总督黑斯廷斯不失机会想派遣其亲戚、东印度公司武装部队的上尉塞谬尔?特纳人藏。当年9月,时年33岁的特纳抵达札什伦布寺。可惜的是当时年幼的七世班禅灵童先被迎请至扎什伦布寺南方约三十华里的甘丹勒谢曲林寺(按:特纳称此寺为德帕林寺)居住,以便选择吉日正式迎请到扎什伦布寺坐床。特纳被拒绝参加灵童人寺典礼。在扎什伦布寺呆了近两个月后,特纳一无所获返回印度,返程途中拜见了在甘丹勒谢曲林寺的七世班禅灵童,这也许就是特纳后藏之旅的高潮部分了。在特纳离开扎什伦布不久,年10月(农历八月十二日),在扎什伦布举行了盛大的七世班禅坐床大典。

特纳生平不详,但其后藏之旅的记载,直到20世纪初期,一直是西方人了解西藏的权威性著作,并对当时英印*府制定针对西藏地方的侵略*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纳此次后藏之行的游记于年出版。汉译本于年由苏发祥、沈桂萍翻译,书名为《西藏札什伦布寺访问记》。

(三)布里亚特人眼中的扎什伦布一崔比科夫及其《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年)

崔比科夫,俄国布里亚特蒙古人,年出生于外贝加尔,从小学习俄语和蒙语。曾在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汉蒙满语科学习,受到了系统的东方学教育。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受俄国地理学会的派遣人藏。此次人藏开始于年,结束于年,他装扮成一名到西藏朝圣的布里亚特香客,先后参观了藏区的一些大城镇和重要寺院。

《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就是他本次入藏的记录。该游记汉译本由王献*根据年的俄文原本翻译。《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一书,共分十七章,它以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为中心,详细记述了安多藏区和西藏的风土人情、宗教制度、僧侣生活、社会状况等诸方面的情况。这部游记对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有独特的记载。

(四)日喀则四十七天一瑞典人斯文赫定及其《失踪雪域天》(年)

年,一个欧洲人参加了在扎什伦布寺举行的九世班禅的大法会,并在日喀则住了47天,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SvenHedin(-),享誉世界的瑞典探险家。年,他出生在斯德哥尔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所处的时代正是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探险活动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斯文赫定也不能例外。中学一毕业,19岁的他到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考察旅行。年斯文赫定进人大学学习,并受到柏林大学教授、探险家、旅行家李希霍芬的影响。年斯文赫定在中亚进行了旅行,到达了*喀什。之后,年、年又曾两次赴*考察,并发现了“楼兰古城”。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到中国,目标是西藏。虽然历尽艰辛,但是,斯文赫定不但在后藏做了考察,有重要的地理发现,还成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座上客,为扎什伦布寺所接纳。《失踪雪域天》就是他这段经历的记录。此后,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年代又来到中国,组成中瑞中国西北考察闭进行考察活动,活动一直持续到年。回国后,斯文赫定致力于《中瑞科学考察报告》的出版丁作。他的著名作品《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就是这部报告中的3卷,也是整个报告集的总序或导言。年,87岁的斯文赫定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在斯文赫定的探险生涯中,中国西北*地区是他着重考察的地方,年的西藏之行并不是他荣耀之旅的结果,但是他执着不畏艰险地到达了俄国著名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多次努力也无法到达的西藏尤其是后藏地区,并探寻了雅鲁藏布江的源头,看到了玛旁雍错湖上的星光和冈仁波齐峰的神圣,并成为九世班禅的座上客,顶礼扎什伦布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游记内容探讨

(一)扎什伦布一瞥

觉囊达热那他《后藏志》载:“桑珠则宫附近卓玛山的前方有寺院(指扎什伦布寺)、贤劫千?佛石像、身量达三层楼高的圣弥勒镀金铜像。”桑珠则宫即日喀则城,其西南方的山,名卓玛,即尼玛山。扎什伦布寺是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57岁时为纪念自己的上师喜饶僧格修建的。据《一世达赖喇嘛传》记载,阴火兔年()开丁兴建“扎什伦布贝吉德钦乔坦杰勒南巴嘉哇林(bkra-shis-lhum-po-dpal-gyi-bde-chen-phyogs-thams-cad-las-mam-par-rgyal-bavi-gling,意为吉祥须弥山福德大乐胜于各方之洲)。初建成时的建筑规模:后殿(gt-sang-khang)有六柱面积,大经堂(vdu-khang)有四十八柱面积,弥勒佛殿(yams-khang)有十二柱面积,度母殿(sgrol-ma-lha-khang)有四柱面积,依怙殿mgon-khang有两柱面积。扎什伦布初建成时又陆续建造了众多佛像,由前后藏和尼泊尔的丁匠共同完成。《一世达赖喇嘛传》中详细地记载了根敦珠巴主持建造一系列金铜铸像、泥塑佛像和缎绣佛像的辛苦过程,其中除了初建成时完成的释迦牟尼像外,阴水羊年()建成的高十余米的弥勒镀金铜像和阴铁兔年()完成的观世音菩萨缎制像对后世影响巨大。

自根敦珠巴之后,经历辈班禅不断扩建增修,尤以第四、五、六世班禅时期增建最多,遂成更加宏伟之规模。四世班禅罗桑曲结(-)时期,“建造了身量达常人身高的铜弥勒像,此佛像的神韵雷同印度所造的佛像。作为大殿供奉的圣像,他用白银铸造尊者(弥勒)的身像。他还兴建了里玛殿、天王禅院,在那里妙善地设立讲解和修习密集、从玛库传出的怛特罗、秘诀之讲说院、禅院。为使经堂肃穆庄严,建造了汉式屋顶和屋脊宝瓶。”除了佛像、佛堂,四世班禅还在寺院内部建立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按:也有写鄂巴扎仓),在这之前扎什伦布寺只设有三个显宗扎仓即铁桑林、夏孜和吉康,阿巴扎仓设立后,从此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学完显宗后就不必去拉萨的上下密宗学院(即居多巴扎仓和居麦巴扎仓)而直接到本寺的阿巴扎仓学习密宗了,这样就形成了显密结合的学经体系。扎什伦布寺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后藏的最大寺庙,有僧侣五千余人,楼房三千余间,属寺五十一处,僧侣四千余人。

此外,扎什伦布寺内修建的历辈班禅的灵塔也是引人注目的建筑。年(清康熙元年)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圆寂后,扎寺拉让强佐和各扎仓堪布商议决定保存肉身,建一灵塔,并修建了一座金瓦殿(名曲康夏)来保藏灵塔,派喇嘛四人长期住在殿内,负责看守、点灯、加油、诵经。灵塔和灵塔殿用时四年四个月零十天,丁匠和夫役九百五十三人,*金斤七两、白银斤、水银52克(一克约合28斤)、铜克、各种绸缎方。自此,五世至九世班禅圆寂后也建造了灵塔。扎什伦布就带着这样厚重的历史感和神秘感进人旅行者们的風成为他们记忆中无法忘却的一幕。

时年28岁的波格尔是最早来到扎什伦布并见到六世班禅喇嘛的英国人。他看到的年的扎什伦布是什么样子呢?

“屋顶非常大,全是镀了金的铜;院墙是用黑色的砖砌成的;寺里的房子一个比一个高,其中包括用镀金装饰起来的四间颂经堂;寺里有很多宽敞的庭院,地上铺着石子,四周是走廊,同样铺着石子的院中小径很窄。该寺里的房屋有的供班禅喇嘛及其宗教官员居住,有的做寺庙、粮仓和仓库等,其他房子全部供人数约名的僧侣居住。”除此之外,波格尔对寺内的佛像也印象深刻:“柱廊里有13座巨大的塑像。这些塑像如果站着,会有2.4米高,但是除了战神外,其他全部盘腿而坐。这些塑像是用镀金的铜做成的,膝上抱着一盆花或水果,身着披风,头戴*或僧帽……他们坐着的宝座也是用镀金铜做成的,装饰着绿松石、光玉髓和其他宝石……宝座的造型和装饰风格非常优雅”。尽管波格尔人藏担负着与西藏地方建立联系的重任,似乎这眼前的风物并不是他非常关心的,但这是最早人藏的英国人笔下的扎什伦布印象,饶有趣味。

十年后,六世班禅圆寂后,七世班禅的坐床大典成为英国人人藏的又一个契机。年,英国特使特纳来到扎什伦布,他首先第一眼就被扎什伦布的金顶壮观所震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到达札什伦布。如果一个地方的壮丽可以被任何外在的因素强化的话,那么,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初升的阳光照射到数量众多的镏金华盖和四角尖塔上形成的辉煌壮丽更美妙的了。此处所呈现的景色的美丽和辉煌令人称奇,效果有点类似魔术的瞬间辉煌,它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象。

除此之外,特纳还对扎什伦布周边的地形地貌、藏式建筑、地理交通有细致的观察:“札什伦布(TeshooLoomboo),也叫拉章(Lubrong),系札什喇嘛(按:指班禅喇嘛)的所在地,也是直接隶属于这位喇嘛管辖的西藏部分地区的首府,以格林威治为统一标准,位于北纬29°4′20″,东经89°7′。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寺院,除了佛殿、札什喇嘛的宫殿外,还有三四百间供比丘们居住的房间。其中也包括了摄*的寓所,以及属于这个宫廷的所有僧俗官员们的居所。寺院位于一块高耸的岩石的凹面内,坐北朝南。所有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其高度不低于两层楼,房顶平坦,上有高出房顶许多的护墙,护墙系木架之插人石和灌木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段突出的墙壁,类似飞檐状,墙顶是石头。”

特纳对独特的灌木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插人木架之间的灌木从三四英尺到五英尺深度不等。最外层弄的最为精心,所以从远处看去,很难分辨出灌木和石头。其外表总是涂成深红色,这与当地所有的宗教建筑皆涂为深红色以示区别的习惯相同。与城镇建筑的白色墙壁相互衬托,产生一种令人非常愉悦的效果。”

特纳还对日喀则宗(Shigatzee-jeung)做了细致的观察:“城堡修建在一块非常突出的岩石脊背上,控制着这个关隘。山谷周围的山上有许多小路,但大道却不经过这些小路,而是围绕山脚蜿蜒而行,有时甚至沿平地而伸。从我的住处眺望过去,我可以看到,在正前方是通向不丹和孟加拉的道路,而在我的右边,是通向拉达克和克什米尔的路,也是通向铅矿、铜矿、朱砂矿和金矿的路,也是通过厅格里麦丹(TingriMeidan)到尼泊尔的路。而在我的左边,是通向拉萨和中国内地的大道。这个地方的北面是塔拉纳奥替喇嘛的势力范围,与俄罗斯和西伯利亚交界,塔拉纳奥替喇嘛的影响甚至扩大到卡尔梅克(Kilmauks),或卡尔梅克鞑粗(CalmusTar-tars)游牧部落”。

特纳对波格尔没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